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新疆喀什地区的纪录片,通过深入探讨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并介绍当地的风景和人文环境,来展示这个地区的独特价值和魅力。这部纪录片介绍了喀什地区的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喀什古城、艾提尕尔清真寺、巴楚古城墙等等。观众可以了解到这些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保护情况,并深刻领会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这部纪录片还展示了喀什地区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导演通过拍摄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俗,让观众领略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固有的价值。观众可以看到峰峦叠嶂的天山山脉,几千年历史的伊犁河,以及富有特色的当地民俗文化、语言、音乐和舞蹈等等。总的来说,央视纪录片《喀什传说 The Legend of Kashgar 2015》是一部展示中国新疆喀什地区的历史、文化、风景和人文环境的优秀纪录片。这部作品探究了当地的独特价值和魅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中外观众提供了一个亲近喀什、了解喀什的窗口。
《喀什传说》 第一集:阿吉抓饭
在喀什,买买提·萨吾提父子俩的抓饭店小有名气。做抓饭最重要的步骤是放米,时间稍微过一点,米就容易烧糊,而且米要放在锅的边缘,中间留出水沸腾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抓饭受热均匀。
《喀什传说》 第二集:打馕店
凌晨四点,喀什老城还是一片沉静,艾买提·苏莱曼一家却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他家的打馕店要在日出前做好大约一千个馕。格吉德馕也被称为窝窝馕,它是维吾尔族人最常见的食物,用到的食物只有面粉,盐和白芝麻三种。新出炉的格吉德馕是最好吃的,有一种独特的麦香。
巴楚的吐尔逊·艾孜木老人除了做刀郎乐器、弹唱刀郎木卡姆外更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吐尔逊制作的是卡龙琴,卡龙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弹弦乐器,也是演奏木卡姆必不可少的乐器。据史籍记载,卡龙琴是学者和音乐家艾布·纳斯尔·法拉比发明的。
《喀什传说》 第四集:土陶
高台民居,意为“高崖上的土陶人家”。一千多年前,维吾尔族土陶艺人偶然发现崖上有适合做陶器的泥土,此后便有很多土陶艺人搬迁到此开设土陶作坊。在维吾尔族人民的心目中,高台民居里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土陶作坊象征着维吾尔族土陶文化的发祥地。吾麦尔的家就在高台民居东南面的一处小巷里。吾麦尔,喀什第六代土陶艺人。他出生在在一个土陶世家,从小就看着父亲做土陶长大,目前是喀什土陶艺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达瓦孜" 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意思是高空走大绳表演,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在喀什莎车县有一个达瓦孜世家,这家主人努尔艾合买提·艾买提今年七十六岁。
《喀什传说》 第六集:画生活的爷爷
吾斯曼·依明今年六十岁,从小生长在麦盖提,做了几十年的农民,但是他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农民画家。除了在家陪伴孙女,依明每天都会到农民画展览馆里的画室里画一会儿画,画画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喀什传说》 第七集:刀郎乐师
刀郎,是一个地名,“麦西来甫”在维语中是聚会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刀郎地区人们聚会时的演出。刀郎麦西来甫不仅有歌、有舞还有滑稽演出等各种艺术形式,就跟汉族人的晚会一样。
《喀什传说》 第八集:夜市
在南疆,夏日的白昼特别长……当午夜的风驱散一天的暑意,巴楚的夜市刚刚开始热闹。镜头中经营烤肉摊的肉孜·达吾提一边烤肉一边招徕生意……这里夜市的一幕幕都在呈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哲理。
《喀什传说》 第九集:玛仁糖
玛仁糖就是切糕,切糕是在新疆外地区民众在不知道名称的情况下根据贩卖时的特点所赋予的名称。玛仁糖是一种新疆维吾尔族民众采用传统特色工艺,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它能补充能量及体内所需多种营养元素。了解玛仁糖的制作,敬请收看。
《喀什传说》 第十集:乌斯曼草
乌斯曼草为欧洲菘蓝的变种,是新疆特有的植物。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很早就知道许多纯天然的美颜方法,比如用海娜草染指甲、用酸奶美白肌肤,用乌斯曼草描眉。维吾尔族人使用乌斯曼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用它的汁液涂抹眉毛,会使眉毛变得乌黑发亮。除了涂眉以外,还可以用乌斯曼草来滋养头发,也会使头发变得乌黑、亮泽。这些方法在维吾尔族世代相传。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