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山神》是20世纪末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作品中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是一部典型的利用“真实电影”式纪录片拍摄手法的作品,以客观的镜头描述了一种文化的消失。
本片通过对大部分鄂伦春人已经永远结束了狩猎生活后,孟金福夫妇仍然保留着的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以及最原始的宗教信仰的描述表达出一种对现代文明的控诉,以及对逝去或即将逝去文化的惋惜。
62岁的孟金福是中国鄂伦春族最后一位萨满,他和妻子丁桂芹常年居住在大兴安岭的深林中,过着几近原始的生活。靠天吃饭的他对天地万物、自然生灵保有最虔诚的敬畏。他会在树上刻出山神的模样,然后将打到的猎物分出一点献给山神,祈求一家平安无忧。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曾帮助鄂伦春族同胞走出森林,到定居点居住。然而自幼生活在山林中的孟金福最终带着妻子回到这里,靠打猎为生。生活虽然艰苦,却自幼快活,但树木不断遭到砍伐,动物随之减少,这些都让孟金福忧心忡忡。山下定居的生活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鄂伦春人的习俗,孟金福怀念山上的岁月,子辈们却在山下闹市文明中乐享太平.
在人物性格上,影片着重于描写孟金福的淳朴,善良,真诚,以及对文化的坚定信念。例如,每次上山打猎时,他都要虔诚地在树上刻上山神像,祈求山神赐予他们食物。无论收获与否,他都认为这是山神的意思,便要给山神上供品。没有收获时就敬一支烟;孟金福的猎枪老了,老到同型号的子弹都不容易找到,但他仍不肯使用夹子和套索打猎。在他认为,这样不分老幼的猎杀,山神是要发怒的;还有孟金福老人在割橡树皮时的小心翼翼地避免伤害树干的样子。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无一不是在叙说着孟金福老人的良好品质。
本片最成功的,无疑是在它在光的拍摄上。纵贯全片,逆光的利用可以说是全片的主体光影基调。摄影师通过大量的逆光来表达出那种逝去文化的落寞。比如孟金福在夕阳下跳的萨满舞,镜头中的唯一光源就是已落夕阳的余辉。使得孟金福老人的身影更显神秘感和孤独感。让人不得不在欣赏神奇的萨满文化的同时,体会到一种对逝去文化的悲哀之情;再比如当孟金福老人见到一棵刻着山神的松树被砍伐时,整个镜头都笼罩在一种沉重的基调中。孟金福的脸上也充满了阴霾。正如此时的画外音所说,“有一种自己被砍伐了的感觉。”仿佛山神真的已经抛弃了自这里。
《最后的山神》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对另类文化的观察,更是一种对文明高速进程的审视。人类在高速的发展中遗失了太多美好的东西了。许多的文化都是在世界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下消失的。导演在这里却抛给观众了一个更为严肃的问题。萨满教最早可追诉到人类的智人时期,那是个人类还在茹毛饮血的阶段。一个已经如此古老的宗教已经不在适合现在的社会了。那么这样的文化还该不该传承?该怎传承?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