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人物》栏目播出系列节目《先生》第2季,介绍那些在文化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南怀瑾(上)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太湖大学堂安详的与世长辞,享年95岁。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来唁电,对南怀瑾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于大多数知道南怀瑾这个名字的人而言,他们对南怀瑾的了解几乎全部来源于他的著作。在大众的眼中,南怀瑾似乎成为了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
南怀瑾(下)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太湖大学堂安详的与世长辞,享年95岁。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来唁电,对南怀瑾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于大多数知道南怀瑾这个名字的人而言,他们对南怀瑾的了解几乎全部来源于他的著作。在大众的眼中,南怀瑾似乎成为了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
梁漱溟
梁漱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构思宏大的社会改造试验,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为此进行了积极而可贵的探索。在他看来,儒家的义理不是在课堂谈谈就可以,而是要在生活中特别是乡村生活里去实践的。
陶行知
陶行知,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沈从文
他是一个从湘西偏远小城走出的青年,凭着一支笔和一颗心闯荡文坛,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为读者贡献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王国维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王国维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来梳理中国哲学所进行的开创性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雏形。
蔡元培
蔡元培,字鹤卿,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从参加暗杀团的革命青年到革新北大的校长,他被世人成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梁启超
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发起人之一,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是中国近代历史山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享誉海内外的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创办《时务报》,并著《变法通议》。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加入段祺瑞政府。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叶圣陶
他,支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新华字典》;他,引领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之路;他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
冯友兰
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哲学的历史上,冯友兰是一座难以超越的山峰。他的一位同行也说过,在极端情况下,他的哲学甚至可以说是他的传记。20岁时对逻辑的兴趣支撑着冯友兰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但冯友兰没有想到,整个学校的图书馆里竟然只有一书架西方哲学著作,无奈之下只能转向学习中国哲学的他,遇到了更大的难题。中国先哲们的经典著作通常言简意赅,直到著名学者胡适从美国归来,用西方的方法学讲中国哲学史,把三皇五帝统统砍掉,直接从老子、孔子讲起。毕业后冯友兰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胡适的导师杜威教授。1920年11月的一个寒夜,冯友兰想方设法到纽约的旅馆里拜访了泰戈尔。1928年,冯友兰学成归国,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邀请冯友兰担任哲学系教授兼校秘书长,这时的冯友兰雄心勃勃,他协助校长从外国人手里夺回对学校的主控权,使之正式纳入中国的教育体系。
刘文典
他曾因痛骂蒋介石而名满大江南北,也曾因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等新文学家而受到争议。因随意评价鲁迅而招来诗文骂战,因爱抽大烟和吃云腿被人们戏称为“二云居士”。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但放纵不羁的同时,他也追随陈独秀、孙中山等投身革命,后转向教育和学术研究;撰写了《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等著作,在教育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快意人生。
金岳霖
1912年,从大学堂毕业后金岳霖考入了清华学堂。在动荡的局势下,清华的学生们几乎走光了,金岳霖百般考虑,也决定去美国留学。他深觉商科无趣,转向更有益于国家发展的学科。金岳霖还以一人之力,白手起家,于1925年开创了清华大学哲学系,为中国哲学教育的发展,立下了筚路蓝缕之功。
辜鸿铭
节目讲述的是在20世纪初就在世界上引起重大影响的中国学者、翻译家辜鸿铭的故事。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精通多种语言,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世界,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又是一个拖着辫子的晚清遗老,常常用激烈的方式维护宣扬传统文化,被后世人称为文化怪杰。
熊十力
熊十力1885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上巴河镇一个没落的书香家庭。年幼的熊十力就已经显示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父母相继去世后,他被送到父亲朋友所在的私塾。因为难以忍受约束,熊十力离开了学堂。而这半年的私塾教育,成为了他仅有的学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经受过系统正规教育的人,最终任教于北京大学,成为了“后五四时期”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熊十力晚年移居上海,远离讲坛,但仍不忘著书立说。
吴宓
吴宓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的一个大家族,童年优越的生活给了他良好的教育环境,但也带给了他性格上的缺陷。他的一生,做事总是非常较真儿,常处在自我矛盾当中,感情容易冲动,也很容易有过激的言行。吴宓的一生与《学衡》杂志分不开,《学衡》主张中西融合,既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又要保留传统优秀文化,这也是他在学术上“求衡”的体现。他的这一主张使自己处于新文化运动的风口浪尖之上,但他仍坚持“儒道思想为国之本”,因此也被鲁迅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但是在今天看来,这种当年被冠以“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张,已经分明表现出了它的前瞻性及现实价值。
陈寅恪
陈寅恪出生于湖南长沙,自小读私塾,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少年时期留学日本,后又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游学了十多年,学贯东西。精通二十余种语言的陈寅恪被清华国学院聘请为国学导师后,就以“教书匠”自居。陈寅恪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开辟了诸多的学术领域。1939年9月,在前往牛津大学任教途中,香港到欧洲的轮船全部停航,陈寅恪只好暂停香港在港大教书。在这一时期,陈寅恪的史学研究发生了第一次转向。陈寅恪开始研究魏晋至隋唐领域,并撰写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开辟了诸多的学术领域。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后,著有《柳如是别传》一书。1969年10月7日,已经卧床不起的陈寅恪,骤发肠梗阻麻痹去世。
蒋梦麟
本片以客观的视角,把蒋梦麟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作为主线,从蒋梦麟的童年和家庭教育为突破口,层层剖析,为观众还原了一位有情义、有担当的教育家。蒋梦麟热心仕途,但不迷恋权势,在权力面前始终保持了一个文人的清高。他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非成败一力承担。本片借助详实的史料,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蒋梦麟:他是一个仕途顺利的学者,更是一个热血青年,他是立志革新的北大校长,也是北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面对困境,他是勇敢的;但在家国大难前,他又是无奈的。而正是一个个像他这样在动乱中浮沉却又做出了自己贡献的人,才完成了中华文明的伟大涅槃与重生。
冯友兰
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哲学的历史上,冯友兰是一座难以超越的山峰。他的一位同行也说过,在极端情况下,他的哲学甚至可以说是他的传记。20岁时对逻辑的兴趣支撑着冯友兰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但冯友兰没有想到,整个学校的图书馆里竟然只有一书架西方哲学著作,无奈之下只能转向学习中国哲学的他,遇到了更大的难题。中国先哲们的经典著作通常言简意赅,直到著名学者胡适从美国归来,用西方的方法学讲中国哲学史,把三皇五帝统统砍掉,直接从老子、孔子讲起。毕业后冯友兰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胡适的导师杜威教授。1920年11月的一个寒夜,冯友兰想方设法到纽约的旅馆里拜访了泰戈尔。1928年,冯友兰学成归国,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邀请冯友兰担任哲学系教授兼校秘书长,这时的冯友兰雄心勃勃,他协助校长从外国人手里夺回对学校的主控权,使之正式纳入中国的教育体系。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