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背后的决战(一)
1948年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从陕北来到华北,到达西柏坡的毛泽东不仅要指导新旧解放区的土改工作,还要指挥全国的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经过北线林彪围城、南线粟裕歼敌,国共大决战拉开序幕,人民解放军将迎来最终胜利。
决战背后的决战(二)
1948年9月4日凌晨,西柏坡的毛泽东接到西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的来电,获知他最终下定决心打锦州。同日,华北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已率部向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曾经主政的绥远开进。1948年10月15日下午,古城锦州结束战火。西柏坡九月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夺取济南,同时歼灭援敌。1948年春,中原野战军转出大别山后,华东野战军对兄弟部队进行援助。
决战背后的决战(三)
后勤运输是决定战役胜利的关键。纵横东北的铁路网,贯通苏北的大运河,飞跨黄河的铁路大桥,连接三大战场的是无数条交通运输线,解放军战士在克服后勤补给的难题,并切断国民党军的交通运输线后,迅速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战争局势。
决战背后的决战(四)
在平津战役中,火炮的大量使用,让解放军的战斗更为轻松。解放军的火炮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平津战场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将国民党的军队,一举歼灭,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决战背后的决战(五)
解放区翻身农民踊跃支前参军参战。辽沈战役的主战场东北,已经有百分之九十七的面积属于人民政权,东北解放区形成了党政军民结合一体的保障体系。百万民工支前,杜聿明集团覆灭。华北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最后总攻,粟裕一直想歼灭的邱清泉的第五军也魂断陈官庄。
决战背后的决战(六)
1948年9月30日晚,夜色迷蒙,两列火车相继缓缓驶出双城。乘坐在第二列火车上的是精干的东北野战军首脑机关。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正处在大战前的沉思之中。在他们前面的那列火车上,东野二局几十部电台正严密监控着东北全境及邻近地区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动向。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已下对天津总攻令,当晚天津解放。中共中央指示绥远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为此,双方就北平和平解放问题达成了协议。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