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中宣部对外推广局的支持指导下,五洲传播中心、优酷网和国家地理频道联合出品了4K系列纪录片《做客中国——遇见美好生活》(HomestayChina)。该节目由五洲传播中心和英国子午线影视制作公司联合制作,共分为三集,每集45分钟。
立足对外讲述中国扶贫工作的生动故事,呈现中国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显著成效和丰硕成果,《做客中国——遇见美好生活》以“精准扶贫”作为切入点,融入外国主持人共情参与的形式,尝试用国际视角解读、聚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用国际眼光来看中国精准扶贫的发展成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2019年,这句两千多年前的名言,有了更为现代的诠释。
在《做客中国——遇见美好生活》(以下简称《做客中国》)第二集中,生于美国夏威夷的基米•维尔纳来到贵州马安村,她一直希望结交那些在自然中生活的人,这一次认识了带动当地村民一同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韦祖英。
镜头跟随基米,记录了她亲自绣制的带有家乡夏威夷特色的作品的全过程,还展现了这位异乡客与苗族女性一同载歌载舞,一起捕鱼的场景。
由中宣部对外推广局监制,五洲传播中心联合优酷视频、国家地理频道共同打造的纪录片《做客中国》于7月1日上线。这部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海外知名主持人聂云、自由潜水冠军基米·维尔纳、世界公民克里斯·巴辛内利,在中国美丽乡村做客当地家庭、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和劳作的故事。
《做客中国》以三集的体量展现了中国广袤的版图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俗民风,带领观众体会新时代下乡村地区的发展变化。在刚刚更新的第二集中,观众所看到的拍摄地域极广,涵盖了贵州马安村、福建奥杳村,以及山西朝阳村地区,在华夏大地各个角落遍寻生活的真谛。
如何向海外讲述“精准扶贫”?这部纪录片选择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面对乡村贫困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中国政府作出庄重承诺,要在2020年让中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而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在此关键节点上,精准脱贫,努力建设更有保障、更美好的生活的行动,正在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积极展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既是高屋建瓴的宏观政策,也是根植于大地的具体实践。火热的扶贫实践,总能带来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近年来,诸如《出山记》《落地生根》等聚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纪录片众多,但中外联合录制的《做客中国》又会产生怎样不同的火花?如何向“世界观众”讲述这样一个极具本土化的故事?“有朋自远方来”——这是《做客中国》的“独门秘籍”。不同于以往所熟悉的数据式引证,或是脱贫典型人物、突出事迹的宣传报道,《做客中国》这一次巧妙地借用这种新鲜的介入形式,让做客中国乡村的外国人成为另一个视角的观察主体。
在同吃同住、一同劳作的亲身经历中,这部纪录片以“第三者”的视角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真实亲切的脱贫故事,以小见大地呼应背后的宏大主题。片中的每个故事重点围绕某一地区的扶贫政策或行动展开,带有探访和疑问的“客人”也自然最能逼近“精准扶贫”的核心。
习惯了星光熠熠、名流云集场合的主持人聂云自幼便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风俗民情格外着迷。当他来到福建奥杳村黄先生的家,住在客家土楼里,帮助黄先生卖烟草、制作米酒、在土楼里请邻居吃大餐,聂云不仅体验了大家庭的日常生活,更发出感慨:通过旅游文化扶贫项目,当地人们的生活都得到了不小的改善,曾经外出打工的人也纷纷回家做起了生意。
游遍五大洲、自诩为世界公民的主持人克里斯•巴辛内利来到了山西朝阳村彭海波家。从前只能靠山吃山,以砍伐狩猎为生的彭海波如今却成了当地护林队的成员,依靠当地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他通过养蜂过上了好日子,人与自然就此形成和谐共生的画面。克里斯跟随彭海波不仅走进了大山深处探秘野生动物,还学习到很多与养蜂有关的知识。
在《做客中国》中,尽管每集有个独立的故事,但每个故事通过交叉剪辑的方式,在开篇、经过,和发展都如同经纬交织,节奏鲜明,做到了整体叙事的形散而神聚。
总的来看,这部纪录片始终围绕着“精准扶贫”的宏大主题展开,它并不以自上而下的逻辑解读政策,而是以反向视角俯身大地,《做客中国》选择在乡村的袅袅炊烟之中、在农民的田间地头之上,以实践为检验、以人民为中心,让观众看到百姓的生活得到显著的改善,才进一步感受到政策真正扎根于中华大地。
如何在朴实的纪录中散发浓烈的情感温度?将镜头对准广袤版图下的民族品格
镜头是观众的眼睛,在物理视角上,这部纪录片也通过技术的升级,运用4k技术和无人机进行拍摄,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贫困乡村的山川风貌。
无意于炫技,也不想为生活带上一层滤镜,镜头只是忠实地记录着外国主持人在中国乡村的经历。
质朴无华的镜头语言更为绝妙之处在于,它暗合着精准扶贫的时代主题和中国人骨子里的乡土性格,在不着痕迹间推动着故事前行,让《做客中国》在好似白描的外表下具有更深沉的情感力量。
除了物理视角,在文化视角上《做客中国》的故事由“外国客人”娓娓道来。它以来自异文化的“他”视角审视中国,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势必指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与彰显。
这部纪录片要观察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乡村居民经济收入的改善,还有在乡村土壤中延续千年的民俗文化与民族品格如何在今天依旧熠熠生辉,正如那句“仓廪实而知礼节”。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第五大民族——苗族的的传统文化,以陈培召为代表的苗族妇女仍将复杂的苗绣工艺代代相传。将一根丝线分为几股,再用它们去绣细密的针脚,每一个图案背后都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也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看到自小学习刺绣的苗族女孩欢声笑语的场面,基米不禁感叹,“我喜欢这个‘少女俱乐部’,苗绣带给她们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有她们融入其中获得的乐趣”。
在传统的耕作之外,《做客中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手工技艺、民俗民风展现得淋漓尽致,苗绣、土楼家族生活、养蜂......在这些乡村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中,体现的是中国农民辛勤奋斗、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热爱家园的优良品质,民族品格因此而凸显。相比于现代化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在美丽的乡村这些文化传统依旧在从容地跟随着时间而代代相传,在传承之中,我们可以和古老的岁月对话,穿越时空重识历史、思考未来。
中国乡村的质朴无华、热情好客、传统底蕴,都在《做客中国》所呈现的细节中得到了体现。
过去,由于过于贫穷,彭海波和同伴只能通过偷猎维持生计,他甚至还在自然保护区猎杀过野猪;而今,作为一名护林员,他兢兢业业地利用自己掌握的森林知识来保护野生共舞、保护自然生态。他在同克里斯的日常生活互动和交谈中所不经意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赋予了《做客中国》醇厚的情感浓度。
更进一步地说,这部纪录片在让外国友人更全面了解中国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格局上看待文化的交融,期待中西方文化能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状态。向世界展示中国美丽乡村的镜头,亦可看作是中国乡村认识世界的视角。
当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逐渐摆脱单纯“被观看”的地位,以视听语言为交流,在国际间架起沟通之桥,平等地互通有无,在此意义上《做客中国》有潜质成为中国纪录片走向海外的新风向标。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纪录中国docucn(来自豆瓣)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