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外械部队(1)
1937年抗战爆发,因为重工业基础薄弱,国民政府军工厂水平较低,所以许多军械都需要向西方进口。当时从英国、法国、意大利、捷克、比利时等国家,进口飞机、装甲车、轻机枪、步枪、子弹等。然而在这些西方国家中,国民政府进口总量最大、合作最密切的要数德国、苏联和美国。于是德械师、苏械师、美械师,应运而生。
抗战时期的外械部队(2)
1935年,德国提出要协助中国整军60个师。但是整军任务还没有完成一半,抗战全面爆发,德国改变“对华政策”,对华实施军火禁运,并撤回所有驻华的德国顾问。此时的中国急需新的外援,蒋介石将目光投向了苏联。在将近4年的时间里,中国以工业、农业产品来换取苏联的军火和贷款援助。国民政府从苏联进口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885架;坦克82辆;汽车1540辆;榴弹炮、高射炮、山炮1000多门;航空机枪、重机枪、轻机枪近万挺;各类炮弹一亿多发。当时有20个师装备苏械。与之前的德械师不同,他们并未大规模成建制地换装,只是陆续装备一些苏式军械,但这段时间内的中国空军几乎清一色苏制装备。
抗战时期的外械部队(3)
抗战爆发后,随着德国和苏联相继退出援华舞台,中国不得不寻求新的外援。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被迫卷入战争后,美国才开始积极开展援华工作。中、美两国最初的谈判成果是,美国同意为中国军队武装30个师的美械。1942年6月,蒋介石决定将已经在印度的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作为实验部队交付给时任中国驻印军司令官的史迪威编练。中国驻印军就这样成立了,它们的代号为“X部队”。作为第一批接受美械的实际部队,这两支“X部队”成为今后在缅北攻势作战中的主力。
抗战时期的外械部队(4)
说起美械,在抗日战争后期可谓“大名鼎鼎”,任何一支部队都为能够装备美械引以为荣。那么,抗战中的美械师到底是个怎样的面貌?它与德械师、苏械师又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呢?1943年10月,缅北滇西战役正式拉开序幕,这次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发动的一次进攻性战役。纵观整场战役,驻印军在拥有全副美式装备以及美式陆空火力的支援下,给缅北日军以重创。而并非全美械的远征军却在日军的防御阵地上不断遭遇惨重损失。战役结束后,这些远征军等同于“美械残军”,许多师、团甚至因伤亡巨大、无法补充而被裁撤。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