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故事。1921年-194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28年,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名字叫《重生》。作为第一部全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1921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949年),二十八年奋斗历程的纪录片。这二十八年里风云变幻, 时代的命运和时代中人物的命运都足够可歌可泣。因此,我们选择了故事化的讲述而非道理式的论述,这也是我们与之前党史类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全片共分五集,每集52分钟,分别截取28年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具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做重点呈现。
此次《重生》的拍摄很荣幸可以和美剧《纸牌屋》的摄影指导Martin的团队合作,以下是一些可供分享的经验。
<图片5>在前期器材选择方面他们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建议,Arri Alexa在太多的方面都具有超越同等级其他摄影机的表现力,特别是对于非标准色温下的色彩处理。
所以建议使用两部Alexa和全套的Ultra Prime镜头加Arri 45—250mm变焦镜头,在使用之前必须调整两部监视器到一致的效果,在监视器上监看带709色彩通道的信号,拍摄4K的log格式素材。移动器材方面只要求了panther、Steadycam、航拍飞机和10米摇臂全程跟组。灯光器材和国内中等成本电影灯量基本相同。
与好莱坞摄影团队合作比我原本想像的顺利得多,长期的产业化工作让他们养成了极度严谨、高效的工作习惯,我们每天来到现场之后我都会先讲一遍之前设计好的演员调度和分镜方式,然后在看过演员排练之后我们会商量主光和主镜头的方向如何与演员调度最优配合,以及他们是否想到了更有助于戏剧呈现的镜头设计。
即使是前期经过了周密设计,有些灵感还是会在拍摄现场产生,当我置身于美术刚刚置好的全新的场景之中,我会形成以下的一套思考体系:
首先在这个场景中,人物会怎样生活,他们从哪里来,走向哪里才是最符合生活情境的。
这个场景中什么道具可以给人物表演增加现实质感,让观众相信这些人物的确置身于这个场景之中。
如果是内景,那么光源的方向从哪里来?和人物表演、摄影机运动如何有机配合,这个场景的明暗反差应该控制在多少?色温偏向应该是怎样的?如何用以上几个元素帮助戏剧呈现
我们习惯先用一个全景镜头记录整场戏连贯的演员表演,这样既可以让每个演员熟悉这场戏的表演节奏和方式,又可以不断互动碰撞出更多的表演设计。我们几乎将最大的精力全部花在主镜头的拍摄之中,有时一个主镜头要拍摄一两个小时之久。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排练50~100人的场面调度,然后用高速摄影来拍摄,这样演员的所有动作细节都会被放大和延长,任何一个瑕疵都一览无遗,这样就需要在每个镜头拍摄结束后反复回看和讨论画面,以确定我们可以剪在片中的全景段落,如果恰好瑕疵的表演落在了我们需要的段落上就要重拍。
在主镜头拍摄完成之后我们会一组一组地双机位拍摄切分镜头,我希望尽可能拍摄多的角度,而给后期剪辑留有更多可能性,但双机位调度一定要有主次,所有的布光、演员借位和调度的微小改变都将按照主机位的位置来做调整,而副机位只是起到在同一时间提供多一种剪辑的可能性的作用。一个场景通常需要拍摄4~5组切分镜头,所以在剪辑的时候至少有9个角度的画面可以互相穿插剪辑。它们几乎可以榨干一个层次丰富的场景所有的趣味性,达到最大化的呈现我们所有对于这一场戏在美术、道具、光影、表演等方面的设计。即使是这样我们在后期剪辑的时候也基本每个镜头角度只剪辑一次,以保证观众始终有新鲜的画面信息。
此次拍摄《重生》我们提高了画面的验收标准,电影是大银幕的艺术,电影银幕并不仅仅是影视创作的播放载体,它是一个验收标准,因为任何一个美术、摄影、道具、表演的瑕疵,在电视上可能因为屏幕小或者观众注意力分散而被忽略,但在电影银幕上这些错误就会被放大一百倍,此次拍摄我们尽量按照电影的验收标准来评估画面的完美程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时在不确定后期剪辑节奏的情况下会拍摄多种不同的方案,以保证后期可以有不同节奏的镜头供剪辑师选择。
此次拍摄《重生》,按照前期与Martin讨论的影像风格,我们希望还原一段色彩斑斓的中国近代历史。所以在拍摄中几乎全程都在使用非正常色温来处理色彩偏向,我们希望使用画面色彩的冷暖来引导气氛定位甚至区分政治阵营。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美国摄影师和中国摄影师工作习惯上的不同,之前合作的国内大部分摄影师都习惯按照天气情况及光源色温来定义机内色温设定,拍摄最写实色彩的画面,将色彩偏向的问题交给后期调色去处理,但Martin则倾向于前期拍摄的时候用色温设定控制画面的冷暖倾向,给后期调色以明确的色彩导向。所以就出现了我们用3200色温拍摄孙中山葬礼、用9000色温拍摄转战陕北、用4300色温拍摄夜间秋收起义营地的情况。几乎没有一场戏是用所谓的“正常色温”拍摄的。在Martin看来,没有所谓的“正确色温”一说,符合戏剧情境的色温设定才是对的。
但他们对于色温的设定值绝对不是随便定义的,为了后期调色的方便,我们设定了几个固定的色温档:2800、3200、3700、4300、5600、7000、9000。Martin说,Alexa精准的色彩控制可以让画面在非正常色温下保证肤色的还原,而且在2800和9000档色温设定情况下依然有非常好的色彩表现力。而其他的数字摄影机则很难做到这一点,至少会有些“不舒服”。
好莱坞摄影师另一所长是通过机内色彩矩阵的微调来为画面增添特殊质感,大家注意以下这组画面右上角的+/- 0.0 CC这个数值。<图片1><图片2><图片3>他们每场戏通过调整这个数值来给画面增添绿色和品红的色彩倾向,正向是加绿,负向是加品,数值大小代表偏移量,也就是说,我们在确定色温冷暖倾向之后还需要讨论是否在高色温冷调画面中加一点点绿或品来让画面产生“细微但感染力十足”的改变?
具体例子请见第二集蒋介石向周恩来索要共产党名单那一场内景戏的色调处理。<图片4>这样做其实给后期调色留下的空间就更加小,这也许就是好莱坞摄影指导对于影像有全流程把控的特点吧。
这里插一句,好莱坞摄影师的体力真不是盖的,吃牛排长大的人们跟我们相比还是有些本质区别,Martin的手持摄影甩镜的准确度让人惊叹,而Lucas是一个可以手持Alexa跑山的人……
更奇怪的是,好像他们都不喜欢用手柄,双手抓遮光斗貌似是老师教的标准动作.
我和Martin在闲暇之余会讨论一些中国和美国拍摄工作方式上的不同之处,他告诉我,《纸牌屋》平均也是10天左右拍摄完成一集,和《重生》的进度非常接近,但好莱坞有一个更加严密的工作习惯,为了不打扰演员的排练,灯光和摄影组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在演员完全排好戏之后才进场布置,但我们因为希望加快进度,有时在排练的同时就开始架设表演区周围的灯光、摆机位等,但在好莱坞这会被认为打扰演员的排练而被禁止。
他们惊叹于中国有像横店这样专为电影拍摄而建立的实景建筑群,好奇于中国剧组使用的一种叫“烟饼”的放烟工具,Martin真的超爱这种东西放出来的可以长久凝固在空气中的烟雾,配合灯光的使用创造出非常令人惊奇的视觉效果。
Kenneth是美剧《超胆侠2》、《新闻编辑室》和《女子监狱》的灯光指导,他向我建议可否用丰富的色彩来呈现《重生》的外景夜戏,并给我看了他们在《超胆侠2》中的一些夜景区域光布置的方法,这几乎奠定了《重生》的夜景区域光基调。
他们用很多的底光来区分丰富的背景,擅于运用各种彩色的色纸来营造不同的背景色块。在内景布光中,为了呈现柔和的灯光效果,他们大量使用反射光,房间内、顶棚上布满反光旗板和反光布,而且有时Ken会利用桌面的报纸、杂志、地图等作为反光材料,来营造金黄色的反射光,让主角呈现“自带光环”的朦胧效果。
柔光镜的使用让所有的可见点光源都加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形成了现在影片最终呈现的浪漫、梦幻的效果。<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当然,没有任何拍摄是一路风调雨顺的,我们也一样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大雨,剧组成员的伤病、觉得景地不合适拆掉改建等等一系列困难。第20个工作日左右出现的疲劳期是最容易丢失品质的时候,因为疲劳和生病会导致判断力的下降,我们只能稍稍放慢工作的效率,提起精神进行更严密的画面把控。但他们也依然与我们一起克服了这些问题,完成了这次令人难忘的合作。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