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 Sch ama 探索了英国肖像画的历史,揭示了英国艺术中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图像背后的故事。该系列探讨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如何被用作权力的陈述、爱的宣言、提高知名度、提供对艺术家自身的洞察力以及捕捉英国人民的面孔。
这部纪录片游走在精英与大众之间,互相审视,互相论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有意思。
比如第3集讲到的斯托的大众庄园,里面就有16张脸。一边是象征着英国自由主义的君王,还有他们的家人,另一边则是牛顿、洛克等等大众名人。这再次表达了肖像与神话制造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如果我们推开去,宋教授想到,在古罗马的半身塑像,也是这样的功能。保存下来的,你的声望就immortalized。他们的这种心念,完完全全是古希腊对待他们的神像雕塑。在这一方面,人类是有共通性。 Mars代表了Mass的愿望和心声,因此他的形象得到了永存。
从戴安娜王妃开始的这一集,到了斯托庄园是最煽情的。让你无法忍受的煽情。并且引出了莎士比亚。1741年加里克首次登台表演《理查德三世》,这就像是莎士比亚的灵魂复活,正好画家霍加斯又把它表现了下来,他大量复制的版画销售给大众,又狠赚了一笔。在当时印刷术盛行的英国,大家都有了网红意识,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变成网络名人,比如基地就把自己倒在地上被很多男性偷窥的内容变成了一幅板画,成为伦敦大街小巷当中酒馆的话题。而大画家雷诺兹把她演绎成为一个美丽风流的贵妇,让所有人为之倾倒。这就是影像的力量。
另外一位画家罗姆尼,和雷诺兹八面玲珑的性格完全不同,他比较内向而且神经质,甚至带点躁狂,有一位女士叫艾玛走进了他的工作室。当然这个女士非常美丽,却没有想到点燃了罗姆尼的创造力,罗姆尼不去为王公和贵族画画,而转而为艾玛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的肖像,一张又一张停不下来。所有的伦敦的人都要跑到他的工作室去看一看这位美女到底长什么样,并且会带一幅回家。摄政时期的diva,居然还迷倒了海军大将纳尔逊,两位伦敦名人闹出了一段风流情事,但最后却不了了之。等纳尔逊将军最后牺牲的时候,群情激动,争先恐后,政府却禁止爱玛参加葬礼。这正好与下一个故事,精神符合。
那就是大历史学家卡莱尔试图建立一个肖像馆,用此来激发民众的道德情操,他说一个只注意追逐金钱的社会,无疑是低矮和卑微的。宋教授解释说,这其实就是回到了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哲人的针砭时弊。这个肖像馆最后成功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把奴隶制画上句号的威廉.威尔伯佛斯。但他如果出现在20世纪的香烟收集卡上的时候,你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卡莱尔所反对的大规模生产,恰恰却是助力于他的精神弘扬的。最后就把这样一集推向一个极为无聊的话题,就是名人效应。
也就是我一开始提到的一个题目——For Mars to Mass,没有英雄哪来的大众?反之亦然。他们是一种互相消耗的资源。
第4集的主题,其实是迷恋。
1633年迪格比爵士。凡戴克,临危受命,去画维尼西亚已经死去的肖像。他是查特豪斯远的卡奈姆的夫人。在道德上,这位大画家也授命为她洗白,要把她塑造为贞洁偶像。很自然的就应用到了古罗马式的象征主义。
但到了18世纪的浪漫时代,这一切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所有的人都会使用迷你肖像,便于随身携带。 In one word, you wear them.突然让我想起了缝匠魅影当中,大裁缝喜欢把妈妈带在身边。这真是一种奇异的传统留存。理查德.科斯韦把水彩用活了,是这一方面的大师。就像手机摄影一样,他在当时太火爆了,每天都有12个人找他画迷你肖像。我想他一定有一套速成的办法。他还在肖像背面放上这个人的头发。当然在所有的客户中,威尔士亲王是他最有权势的回头客,每次他有新欢的时候都会让他画上一幅,快递给自己的新情人。但是偏偏这位美女难以取悦。科斯韦献上了绝招,只画一只眼睛。这叫画龙点睛啊,这个眼睛真是活了。这两个人居然因为这张画像结婚了。牛。
说实话,这两集都挺无聊的,但是看到了这只眼睛,觉得眼前一亮。Gainsborough和刘易斯对儿童肖像的刻画,在纯真与恋童癖之间。也挺无趣。 But later, how wonderful it is to visit the Kemscott, where they still keep the chamberrooms of William Morris and Rosetti。最后又谈到了弗朗西斯培根,Jennie Saville和小野洋子。艺术和生命有关系。但是主持人也越来越偏题了。你发现,只要跟艺术有关的话题都可以往这里塞。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