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地区。以下是对该遗址的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与发掘情况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地处孔雀河北岸的一处大型红柳沙堆上,沙堆东西长60米、南北最宽35米、高9.8米。自2019年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到2300平方米。
二、遗址结构与布局
通过连续三年的发掘,考古队员不仅探明了烽燧本体和相关设施遗迹,还揭示了遗址的全貌。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栣木垒砌而成,下底边长9.4米、现残高约5.6米。遗址内包含烽燧本体、居住房屋、土埂、踏步、水塘、木栅栏、灰堆等建筑遗迹,其中房屋内还发现有凉炕、灶、柱洞等生活设施遗迹。
三、出土文物与研究价值
考古队员在遗址中累计清理发掘出大量文物,包括陶、铜、铁、木(漆)、石、骨、角、纸、皮、草、纺织品等各类遗物。尤为珍贵的是,出土了纸文书、木简等文献资料,带有明确的纪年如“先天”“开元”“天宝”等年号,为确定遗址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些文书的整理与研究,考古队员确认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就是唐代的“沙堆烽”。
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钱币标本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资料。这些出土文物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唐代边疆生活的认识,也为研究唐代军事制度、边塞防御体系以及历史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四、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它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治,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同时,该遗址的发掘也为我们了解唐代戍边生活、认识羁縻府州政治管理体制以及研究古代军事制度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外,遗址中出土的各类遗物和文献资料对于推动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军事史以及书法艺术史等多学科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