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遗城海龙屯是一部由获得金鸡百花等多次纪录片提名的导演朱晶担任制片人,石姝丽导演的大型考古探索历史纪录片。本纪录片介绍了“杨氏政权”入播以来,发生在古时播州的那段历史,揭示末代土司杨应龙反抗朝庭背后的真正原因及平播战役的前因后果。
《土司遗城海龙屯》是一部由摄制组历时4 年拍摄制作 的贵州省遵义市土司遗址海龙屯考古发现全纪录电影。该片从土司遗址海龙屯的考古工作入手,根据逐渐完成 的考古成果以及不断涌现的新考古线索,陆续构建还原出一个统治遵义长达725年的杨氏土司家族与四个中央王朝相互依存的历史原貌
2012年4月,李飞带领他的考古团队来到海龙屯,900个日日夜夜、21600个小时驻扎在这里,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探寻。那时的考古队员们心情是无比忐忑的,海龙屯背后的主人杨氏一族的多个墓葬已被盗掘,现在的他们是在与盗墓团伙赛跑,抢救历史已刻不容缓。2014年,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摄制组入驻海龙屯遗址现场拍摄纪录土司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一跟就是两年。在盗墓题材影视剧大热的当下,一部根正苗红的考古纪录片能引起多少人的关注,制作方同样心存担忧。海龙屯,这座历史上神秘的土司遗城自他的最后一任主人杨应龙被明廷围剿后,这座见证多年悠悠岁月的政治军事堡垒连同杨氏一族的历史一道隐于深山,几百年来未曾有人正式研究,这在考古界一直是个遗憾。自2012年,在考古工作者历经三年的努力下,这座沉睡了百年的巨城终于向世人揭开面纱。在考古者看来,最骄傲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在历史悠悠长河中沉睡的文明被自己的手铲轻轻唤醒。海龙屯的重见天日不是土地的馈赠,而是考古者苦心经营的结果。即便这样,考古也是被许多人所误解。不知何时,考古与合法化盗墓被世人划上等号,这也使考古工作者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土司遗城海龙屯》中有一个片段,年轻的考古学家将历经百年早已与泥土化为一体的文物带回实验室,用毛刷一点一点的去除杂物,去恢复文物最初的形态,仅一件文物,枯燥的工作持续数月。面对镜头,他眼中似乎还是流露出些许无奈:“许多人觉得我们考古和盗墓是一样的,别的不说,我就相信盗墓贼绝对不会像我们这么干。”
不被理解的现状却不能改变考古者的初衷,多年来,主动发掘工作已是冰山一角,他们早已变为古墓“救火队”。现当代技术还无法做到由于一些施工等突发情况打开的古墓不被人为或自然毁坏,考古队员只能在全国各地疲于奔命,要赶在古墓彻底破坏之前发掘、整理。纪录片人在很多时候也是“救火队员”,用镜头记录下珍贵的资料。《土司遗城海龙屯》中,这种与时间赛跑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摄制组来到土司杨价墓葬时,墓穴考古发掘已经面临最后期限;当摄制组前往海龙屯时,恢复性的保护已经快要改变遗迹苍凉的样貌。最终,在北京考古实验室里,用跨越2年的时间跟踪社科院考古所团队的研究工作,将海龙屯遗址的历史性发掘用完整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纪录片人变成了与考古队一样的救火海龙屯发掘过程中对上万件文物实施了保护,这座见证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制度由唐宋时期的羁縻之治到元明时期土司制度再到明代开始的“改土归流”完整变迁的土司遗城,在2015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新成员;而《土司遗城海龙屯》制作团队经过4年的努力,也终于在今年将那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带到我们面前。
考古最具魅力的是进驻他人的人生,当李飞第一次登顶海龙屯城堡的时候,接下来的几年,仿佛与那个意气风发的杨应龙进行了一场穿越百年的对话,即便遭受世人白眼与冷落,考古人从来不忘初心;纪录片最具魅力的同样是进入他人的世界,旷日持久的表达,大范围大跨度的时间与地域,创作者心神也早已进入那段历史。当纪录片人和考古人在《土司遗城海龙屯》相遇,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深埋其中。我们只能思考,历史是人类文化的根源,不管是考古人还是纪录片人,抛开他们各自的身份,不管用何种方式将人类历史保护下来都是弥足珍贵的。他们在抢救我们的民族记忆,带我们走上寻根之旅。“根正苗红”的考古历史题材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呼吁人们关注背后的考古英雄,希望“历史的抢救者”能不再被误解。
Sorry,此资源仅限本站vip会员下载,请先登录
如下载地址失效,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帮助及声明:若需要帮助,您可以查看 帮助中心 。若本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与我们联系2406067889@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与回复!